摘要: 在臺灣《全方位拍賣》目錄第80期62頁,有一件民國帆船3分舊票(圖1),蓋有“洪憲元年三月十一”日戳,戳式為英中文腰框日戳,本無可圈點之處,到是“洪憲”元年特殊的記年戳記比較罕見,查閱資料,尋找出處,原來是袁世凱恢復帝制鬧劇的佐證。
在臺灣《全方位拍賣》目錄第80期62頁,有一件民國帆船3分舊票(圖1),蓋有“洪憲元年三月十一”日戳,戳式為英中文腰框日戳,本無可圈點之處,到是“洪憲”元年特殊的記年戳記比較罕見,查閱資料,尋找出處,原來是袁世凱恢復帝制鬧劇的佐證。
在百度百科中,“洪憲”二字為袁世凱所創(chuàng)中華帝國年號。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,1912年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(tǒng)職位,1915年春,袁世凱在英、日帝國主義支持下,積極準備改行帝制。8月由總統(tǒng)府美國顧問出面發(fā)表文章宣稱國和憲政不符合中國國情,鼓吹君主制。之后由袁世凱的黨羽作請愿團要求改變國體,10月組成袁記國民代表大會,投票表決國體。1915年12月11日上午九點,參政院舉行解決國體總開票,各省國民代表共1993人,擁戴君主立憲的贊成票正好是1993票,宣布“恭戴今大總統(tǒng)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,承天建極,傳之萬世!” 十一點半,參政院在一片歡呼聲中散會。12日一早,袁世凱表示“無可諉避”,為了“救國救民”,只好當皇帝了。宣布接受帝位 ,推翻共和,復辟帝制,改中華民國為“中華帝國”,并下令廢除民國紀元,改民國五年(1916)為洪憲元年,史稱洪憲帝制。1915年12月25日蔡鍔等在云南發(fā)動護國戰(zhàn)爭,貴州、廣西、廣東、浙江等省先后響應,相繼漫延至全國,原定于正月初四舉行的登極大典沒有舉行,春節(jié)過后20天,袁世凱被迫下達了延緩登極令,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,簽發(fā)了《關于撤銷帝制的大總統(tǒng)申令》,次日又宣布“洪憲年號應即廢止,仍以本年為中華民國五年”。至此,袁世凱的皇帝夢徹底宣告破滅,洪憲帝國終告結束。6月6日10時40分,袁世凱因患尿毒癥在全國人民的聲討中憂懼而死。自袁世凱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宣布第二年改元“洪憲”,到一九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不得不取消帝制,一共坐了83天的未正式登基的皇帝。因此,郵政日戳使用洪憲元年作為紀年的,只是從1916年元旦開始至1916年3月22日,總共使用83天,不到三個月,并且是局部地區(qū)使用,單枚郵票并且郵戳清晰者更少,因此存世量較少,價格自然不菲。
近日查找資料,又見山東和浙江兩枚“洪憲”日戳(附圖2、3),與前者戳式不同的是全中文腰框式,其中浙江寧海的一枚“洪憲”戳日期為三月十六日,離取消帝制僅差6天。
中國的各類集郵協(xié)會,數(shù)以千百計,辦有會刊會報的自然也數(shù)以千百計。郵會的命名各有千秋,但是以黃河命名的恐怕只有黃河集郵研究會一家,自然《黃河集郵》也是第一份以黃河命名的集郵協(xié)會會刊。
郵票的票面上,大都標印郵資金額,稱為“面值”。不過,有些郵票由于各種原因,票面上也有不標印面值的,這種郵票稱被為“無面值郵票”。這套無面值單位郵票已成了我國解放區(qū)郵票中極其難得的珍品。
持韁舉牘,飛馬急遞,再現(xiàn)了當時邊境地區(qū)驛傳的情景。有時馬匹無法到達的地方,也會派出善於快跑的人想辦法將羽書送達,這些人被稱為“健步”,或“急腳子”或“快行子”!
一日,一位用戶手拿一封信找到某郵政企業(yè)投遞部門負責人,稱前日投遞員送給他一封掛號信,上面的郵票不見了,他是集郵愛好者,那郵票是郵友特意給他寄來的,有收藏價值,可現(xiàn)在卻莫名其妙弄丟了,要討個說法。
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,集郵是一項修心養(yǎng)性的娛樂活動,它可增長學識,陶冶情操,于身心健康皆有益?! ∮嘘P部門抽樣檢測結果表明,一張郵票于小小方寸中竟可容納有上百萬細菌和病毒。